1年前,24岁的刘洋还是主城一家装饰公司的员工;如今,刘洋的装饰设计公司已由一个注册资金10万元的微型企业,发展成拥有72名员工、资产总额30万元,预计年收入80余万元的小型企业。“当时和我同时出来创业的有6个同学,可时隔1年,坚持下来的只有我一个。”刘洋说。在大足,与刘洋一样,2010年发展的216户微型企业,解决了2000余人的就业问题。
大足县工商局副局长何东说,为了提高微企的“成活率”,大足县创建了“微型企业孵化超市”。在这个“超市”里,大企业引进项目接订单,提供场地和技术指导,微型企业提供机器和工人进行分包式生产,“这个超市为许多微型企业解决了订单不足的大问题。”
何东表示,到今年底,该县还将发展800户微型企业,带动就业达8000余人;到“十二五”结束,全县微型企业将达到4000户,带动就业4万余人。
放弃10万年薪
大学生办微企
“开一家装饰公司一直是我的梦想。”因此,刚踏出大学校门的刘洋,就时刻为实现自己的这个梦想准备着。
“去年下半年,我在报纸上得知重庆要**一系列政策扶持微型企业。仔细一看,自己正符合条件。”刘洋说,2010年7月,他在网上得知市****了《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管理办法(实行)》,扶持具有本市户籍的大中专毕业生等9类人员创办微型企业。其中一项政策是,对于微型企业的创办者,**将给予注册资本(金)50%以内的补助。
于是,刘洋毅然离开正在打工的装饰公司,推掉了**10万年薪的挽留,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回到家乡大足创办一家装饰公司。
回到大足后,刘洋面对的**个困难就是家人的反对。“当时父母觉得公司给了我这么好的待遇却不要,偏偏要冒风险自己开公司。可我相信,靠着**的支持,我一定能够成功。”刘洋说,经过与家里人的沟通,父母终于同意支持他创业的梦想。拿着父母给的6.5万元,刘洋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原以为申请工商执照手续会很麻烦,没想到仅两个月,他就拿到了工商执照。刘洋说,与此同时,微型企业的补助也及时发放到了他的手中。去年9月,刘洋的装饰公司正式开门营业了。
“本以为拿到工商执照就可以安心当**,谁知道吃苦的日子还在后头。”刘洋说,这个“微型企业”的小**当得并不轻松。每天,他都带着宣传资料游走于各大新开盘的小区,主动与客户“套近乎”,介绍他的大古装饰公司,“我诚恳的态度打动了很多客户,生意越来越好。”
辛苦的努力换来了回报,半年时间,刘洋的大古装饰公司已在大足县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和很好的口碑。除了装修,刘洋还发展了装饰材料销售业务,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我以后的规划是建立一个集设计、材料销售、装饰施工与后期维护于一体的产业链,把我的‘微企业’做成‘大企业’。”刘洋说。
微企政策吸引
农民工返乡开厂
与刘洋一样,34岁的石强也正在为自己的微型企业拼搏着。如今已拥有200余平方米厂房,把生意做到贵州的他,一年前还是在浙江余姚打工的一名普通农民工。
石强的启动资金,是自己和妻子在浙江打工攒下的10余万元存款。“当时好多工友都觉得我太冒险,好不容易有了点存款,却要一把投进不知道未来的工厂里。”石强说,其实大家都不知道,他是看准了家乡的政策才毅然下了自己创业的决定。
于是去年底,石强带着妻子依然辞职,回到阔别了6年的家乡,利用自己的手艺,开办起了建筑配件加工厂。“为了增加竞争力,我决定采用自产自销的方式,摆脱中间环节,让厂里的产品直接面对市场。”石强说。
没有创业经验,不怕!县里开办的免费培训班让石强学到了不少创业知识。资金不够,不怕!**的补贴帮他填补了资金不足的空缺。
去年底,石强和妻子创办的大足县明强建筑配件厂,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正式开业了。半年来,背着自己的产品,石强亲自当起了推销员,坐着*车和长途车跑遍了西南各个省区。“有时**下来,我要跑好几个市场去推销自己的产品。”工人不够时,石强和妻子更是换上工作服,亲自加工建筑配件。
为了帮助石强的工厂安然度过“断奶期”,大足县工商局的工作人员成了厂里的常客。“他们经常会来厂里问问我有什么困难,我解决不了的,工作人员便想办法帮我一起解决。”今年4月,石强的工厂终于度过了“断奶期”,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还远销到了贵州。
微企孵化超市
帮企业找订单
针对微型企业订单就是生命,大足县专门创建起了“微型企业孵化超市”,解决微企订单缺乏的问题。何东说,在这个“超市”里,大企业不仅引进项目接订单,还提供场地和技术指导,微型企业提供机器和工人进行分包式生产。
何东说,除了为申办微企的市民提供***利,他们还开发了龙水湖景区微型企业文化创业基地,为文化产业类的微型企业提供发展场所;创建的“微型企业孵化超市”模式,千方百计让微型企业在断奶后能够提高“存活率”。
据统计,截至目前,大足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已初现成效,呈现出**产业突出、创业结构合理、带动就业明显等特点。全县共接受政策咨询35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万多份,镇街(办事处)受理创业申请512次,通过工商所初审236人,**参加创业培训236人,通过集中会审216户,注册登记微型企业216户,发放财政扶持资金296.5万元,带动就业人员2300余人。
何东说,目前216户微型企业成活率达到了100%,它们都是围绕该县四大产业:生态农业、现代五金、旅游创意、聚光光伏展开布局,并以农业和五金产业为主要发展势头。经过半年多的发展,微企发展已初现效益。据该县微企办统计,全县微企月经营额已超过2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