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可以夺走她美丽的眼睛,但夺不走她美丽的心灵。一项缘于大爱的**,将引发的是一场世界范围的盲**命,数以千万计的盲人从此将可以轻松打开一扇可以望得见阳光的窗户,重新找回光明的人生。
■人物回访
刘海霞刚刚度过了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她和当地热心的**家励印龙合作的盲文印刷、书写、教授技术已获得5项****,其中有两项****(盲文印刷凸点形成方法及装置、盲文汉文同版印刷方法及装置),有三项实用新型**(盲文教具、盲文手写用具、盲文学习机)。
每次**证书下来,海霞都要激动一阵子,她摸着那凝聚着她和励叔叔心血的证书,心里很激动。她欣慰地想,通过自己和励叔叔的努力,改革了盲文,从此,盲人朋友学习盲文、书写盲文就不会像过去那样困难了,而且,盲文印刷也变得更加便捷、牢固。一想到将有许多的盲友将**是“文盲”,海霞很开心。
海霞目前仍在开设着自己小小的诊所,利用的是父母家的小**,自己在外边刚借款买了一间小门店,尽管经济很紧张,她还是坚持资助着贵州的5名贫困学生,并经常给他们写信,鼓励他们。
她已用自己**的盲文学习方法教会了5名盲友,景县只有她一个人会盲文的历史结束了,这5个“学生”有的已经四五十岁,他们很感谢海霞,是她的热心和**为他们开启了光明之门,他们也可以看书、写字了。而且,他们和海霞学会了**技术,有的自己开了店,生活有了奔头。
海霞目前仍带着3个盲人学生,教授他们盲文和**。她说,有了新方法,教起来容易多了。
只是,5项**目前还没有给她和励印龙带来经济收益。不过,随着每一项**的公告颁布,已经有国内外的200多封来信,有购买**的,有合作开发的,有咨询的,也有购买产品的,盲文学习机已经由深圳一厂家生产出一台样机。
“我们的前景一片光明!”热心的励印龙笑着说。
■事迹回放
1995年,16岁的美丽少女刘海霞因病失明,后以惊人的毅力重新鼓起了生活的信心,她学会了**技术,也学会了盲文,后来到天津一家**院工作,有了可观的收入。
一个盲友带来了一个令她震动很大的信息:在衡水近4万名盲人中,会盲文的不过10人,而且没有一所盲校;景县6000多名盲人中,懂盲文的只有刘海霞一个。这个信息让刘海霞做出了一个重大的抉择———回乡帮助更多在黑暗中痛苦的盲人朋友。
回到景县,她开办了一所**诊所,并免费带了3名贫苦的盲人,教授他们盲文和**技术。
目前,全世界的盲人们使用的都是1821年法国盲人布莱尔**的盲文,尽管它的印刷、书写、传授有许多的不便,但没有人能够改变它。因为盲人们自己缺少这个能力,而视力正常的**家们又很少关注这个领域。
在教授几个盲人学员的过程中,海霞体会到了教授传统盲文的种种不便,有的学员因为困难而厌学。于是,她开始自创教具,实验过多种方法,后巧遇热心**家励印龙,二人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了一系列盲文书写、印刷、学习工具和方法。
■报道影响
本报独家报道了刘海霞发起盲**命的曲折过程后,引起了读者强烈反响,许多读者特别是盲人读者通过本报打电话或写信给她,向她表示敬意。
《中国青年》等报刊转载了本报的报道,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随后前往景县采访了她,后央视邀请她到北京做客,见到了盲协主席李洪炜,李洪炜对盲文书写笔和盲文学习机特别感兴趣。他表示要尽快把这两样产品开发出来,由中国盲协在全国予以推广。目前全国有近1000万名盲人,而且每年还以45万的速度增加。盲文是盲人学习其他专业技术的基础,却有80%以上的盲人不懂盲文。因盲校少、师资力量缺乏等原因,盲人上盲校的几率很低。有了学习机就等于请了一个不发工资的家庭教师,盲人就可以在家自学了,这对减轻国家负担、在盲人中扫盲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报道回顾
2007年5月18日《美丽盲女:新神笔马良》
■感动热线
元氏县盲人王先生:海霞真了不起,她用自己的爱心,为我们打开了一道光明之门,我们期待着她的**能尽快推广上市,那将是我们广大盲人的福音。
石家庄某广告公司张女士:搞**难,盲人搞**更难,海霞的爱心和努力,会造福许许多多的盲人朋友。她这件事称得上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