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游览,还有一处****文物保护单位不可不游,这就是正定开元寺钟楼和楼内悬挂的铜钟。
正定钟楼因坐落在开元寺内,故称开元寺钟楼。
开元寺,坐落在正定古城大十字街以南路西,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原名净观寺,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名解慧寺,唐开元年间改额开元寺。寺内现存钟楼、砖塔和法船殿遗址。坐北面南的法船殿为寺内正殿,正中塑有法船,船上塑有慈航普渡的神像。正殿西侧是砖塔,东侧即是钟楼。这种塔楼对峙的平面布局国内仅此一例。
塔称须弥塔,四角九级,全部砖砌,塔高40.82米,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
与须弥塔相对立的钟楼,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单层歇山顶式二层楼阁。高14米,砖木结构,一层四周为砖墙,门向西开。进得门来,屋内正中有圆井,与二楼悬挂的钟口相对,大概起共鸣作用。顺北墙有楼梯直通二楼。二楼为木结构,四面各有门与四周木栏环台相通,楼上通风透光,遮阳避雨,大概这就**了铜钟不锈、木架不朽。铜钟悬挂于楼中心粗大木架上,钟高2.9米,口径1.56米,钟口厚15.5厘米。钟身无铭文,造型古朴,端庄大方。钟楼的钟与楼一体,重心在钟上,钟落则楼毁。偌大一口铜钟,悬挂在一座不起眼的钟楼上,千年不坠,可谓世界奇观。
也许是为解开当地流传的“钟坠楼毁”之谜吧,我国当代数学**华罗庚教授,1952年春偕两名外国数学家专程来正定查看钟楼,每天早到晚归,滚得浑身泥土,历时八天多,从几何力学角度也没计算出楼的受力结构和钟的挂法之间的关系。华罗庚先生感慨万千,激动地说:“这个钟再重一点也不行,再轻一点也不行;这个楼的木质结构、长短粗细、辐射方向再差一点也不行。这样建起来,这样挂上去,恰巧钟的重量就一点也没有了,但它结实得好像打上一个非常奇妙的钉子。”华罗庚先生那时说,这是一道世界建筑史上、世界数学史上,至今未被后人算清揭示出来的数学几何力学题。于今又过了五十年,这道楼与钟之间存在的力学结构数学题仍无人破解。
1933年春四月,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冒着兵荒马乱的危险,考察了正定的古建筑,他称钟楼是他此行的意外收获。“*****”开始以后的1966年,受到批判的梁思成先生还十分关心钟楼的保护,他于5月16日上午急电正定文保所,让把钟楼的唐代板门拆下来保护好。
钟楼的始建年代未发现确切记载,但从建筑结构用材及制作手法分析,当为晚唐遗物。明、清均进行过修缮,1988年钟楼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进行落架复原性重修。
铜钟和法船殿建在一起,这里有一个钟落船开的传说。正定开元寺的铜钟是从滹沱河上游冲下来的,是“公公”钟,“婆婆”钟还在山上,一遇山洪,婆婆钟就**,公公钟便发生共鸣,正定的百姓赶紧聚众抗洪,**一方平安。如遇大水,钟就落地,船便开出,人们就乘船逃生。虽然钟声悠扬,声震四方,但钟响钟落都与灾害相连,人们想听又怕听。
历史走到新的千年,每当元旦、春节来临之际,开元寺的铜钟便被屡屡敲响,声震古刹,响彻云霄,此时的正定人民已**是聚众抗洪,而是闻钟起舞,欢庆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