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寺位于河北省蔚县黄梅乡黄梅村东南,是一座古老的佛寺,也是蔚州具有较大影响的佛教丛林。寺院遗址位于泥河湾底层上,正南700米外为壶流河的重要河流—定安河,东南临辽、金、元之古定安县,西南隔沙河相望为汉代当城县古城。寺院坐北朝南,位于南低北高的缓坡上,成南北一条中轴线。从重建的碑中看出,原有前中后三进院落。
但在1961年拆毁之前已缩减为二进院落,中殿变为后殿,前院正中为山门楼一座,山门前雄踞石狮一对,山门檐下悬匾额,上书“黄梅古寺”,该匾为明代嘉靖年间改寺名时所挂,利用了一块古匾背面所写。在此匾的背面有寺名,上书“沈公村、羌无寺”,便是例证。山门左右各有一座砖雕小门。入山门为前院、东西钟、鼓楼,钟楼上悬挂着750斤重的铁钟一口。
院落正北为过殿三间,五椽,悬山,廊下东西各立石碑一块,过殿内塑四大天王,弥勒佛,倒坐观音,**神韦驮。从过殿进入后院,院内宽敞,正中砖砌甬路通向后殿(明代以前为中殿),悬山,殿内有檀香木刻的“三大士”塑像。殿前有砖砌月台。月台上东西砌一花池,池内栽植黄梅花二株,高约2米,每当农历四月十八盛开之时,花繁叶茂,被视为吉祥之物。所以当时上奏朝廷,将羌无寺改为黄梅古寺,并赐地一百亩,作为该寺的养廉。
从明代嘉靖十七年重建碑文看出,该寺建于元代,初称“羌无寺”,后易名“黄梅寺”,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均重修该寺,碑中记载了一些重要的史料,如莲花池沼华香盛景,定安县西关沈公村,对辽、金、元定安县古城的规模,及早期村名均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明弘*六年(公元1493年),寺内僧人德经擅长丹青,绘制了寺内殿堂的水路壁画,由此看出到明中叶该寺已三教合一,寺内人才济济、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