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践何许人?一个武术家;培训师?行动成功学创始人?或是成功的广告人?**可以用来讲故事,但利润是要挣来的.他亲身经历证明了"行动成功学"的理论.在google上输入“李践”二字,你会得到13000条信息;在**上输入“李践”名字,你可以查出15600条资讯,而且这里极少有的重叠信息。
李践何许人?一个武术家、培训师?行动成功学创始人?仰或是一个成功的广告人?这些是阅读给记者带来的信息。总之听来很出名,至少在媒体的报道上是如此。太多文字在渲染一个“**”。然而,这是一个知本时代。**可以用来讲故事,但利润是要靠一分一厘的*挣回来的。
那么,与其说是**,不如说李践的成功得益于奋斗不已。这是一个人人渴望成功的年代。李践用亲身经历证明了一个“行动成功学”的理论。
跆拳道重塑西部硬汉
说起成功,李践不得不提“跆拳道”。到如今他还在练习跆拳道,只不过已是用作强身健体。但是当初练习跆拳道对他而言,却是一个脱胎换骨的历程。
李践说自己本是一个既自闭又自卑的人。虽然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却因为**的影响,父亲被隔离,母亲几近失常,李践从6岁开始就承担着沉重的家务。由于母亲的歇斯底里,导致他走向街头沦落为一个流浪的小乞丐,直至父亲解除隔离找到他回家。
营养不良加上童年的不幸遭遇,李践在更多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是懦弱、自卑,没有自信心。记得上高中的时候,由于买不上菜,他常常带豆瓣酱到学校。怕同学笑话,每次都是等别人吃完以后再去食堂买五两饭。越穷越自卑,在这种形势下,李践高中毕业以后就参加了工作。
也正是身体的羸弱,李践从小就开始学习武术,增强体质。到了参加工作时他已经是太极拳的教练。
1985年在银行做出纳员的他,每天早上都要在风景秀丽的翠湖边教完一个小时的太极拳才去上班。或许人的一生中总会在恰当的时机遇到贵人。公园中一位静**在一边关注他教授太极拳的美国人引起了李践的注意。正在纳闷之时,这人走上前来用并不流利的中文和他攀谈起来,原来是希望以武会友。
**次听到“跆拳道”,李践很感新鲜,表示愿意尝试。没想到,这一练,就如着魔一般被迷恋,他决定用跆拳道重塑自己的性格,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到了今天,李践仍然坚信是跆拳道改变了他的人生。
从中国唐代传至韩国的跆拳道,更多强调战胜自己。因为人生*大的敌人是自己,是自己的胆怯、害怕困难与挫折、没有勇气和信念等。跆拳道是通过严格的体育训练来达到精神上的修炼。
李践认为,学习跆拳道使他完善自己的人格。因为跆拳道教会他,当一个人决定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会忘记精神和肉体的疼痛,忘记胆怯和伤痛,只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可战胜的精神。
1986年,从韩国学习归来的李践,创办了中国大陆**个跆拳道组织——昆明跆拳道协会。1987年出版的《跆拳道》一书也是备受欢迎。
到了1992年李践创建公司时,他将跆拳道的这种精神信念与做事做人的方法移植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比方说跆拳道强调做事认真,其实认真就是品质,负责就是坚守**,说到做到,就能保持信誉,赢得客户和业务。
曾经被人称为“疯子”的广告人
至于进入广告圈,李践说其实是一个偶然。
20世纪90年代初期,是全民经商的一个高峰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白天在银行工作的他,也兼职打起工来。从当搬运工,做保安,洗盘子,到摆摊设点给行人的自行车加气补胎,李践做过许多基础工作,他也是想通过一种**的方式去认知这个社会。
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1991年7月的**晚上,李践像往常一样在马路边招揽生意,不期然遇到了高中的一位同学。看着衣着鲜亮、容光焕发的老同学侃侃而谈下海经商,如今已是身家**,李践的心思开始活动了。
当被问起修自行车一个月能挣多少*时,李践如实回答100多元,老同学竟然哈哈大笑说还不够他一顿饭*。老同学的话对李践是个很大的刺激,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提醒了他:能不能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呢?
于是就在辞职的一年后,也就是1992年的11月28日,李践与几个合伙人在翠湖边的一间小屋里,正式成立了风弛广告公司。那时他并不知道广告怎么做,只是觉得别人能做成功,自己也行。
还是跆拳道帮了他的忙。虽然还不太了解广告公司的运作流程,但是李践知道从哪里可以学到成功的广告公司运营经验。在*初的半年里,李践将时间都花在去上海、北京的广告公司的考察与取经上。虽然在昆明的年度广告公司经理上,他被嘲笑为“现在昆明市的广告公司还真容易进啊!就连‘疯子’(‘风弛’的谐音)也来凑热闹”时,有些惭愧,但是心里充满信心。
跆拳道要求快速。行动要快,出手要快,出脚要快,所以一切都要敏捷,体育的竞争是速度的竞争。在公司业务上也是这样,李践要求自己:别人拜访一个客户,他就拜访两个以上。别人做事要一小时,他就半小时做完。这就是效益,这就是时间管理。
学习到成功的方法,还需要脚踏实地的付出。回归公司的李践开始用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来管理公司的业务。有了这种认识,李践相信不仅仅是做广告公司,做其它企业也是会成功的。
李践常说:学习的速度与前进的速度成正比,同样学习的速度是和成功的速度成正比。1993年是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年头,同时也是媒体开放的年代。李践通过考察发现许多大广告公司都是媒体公司。媒体公司能够做大做强,是因为拥有自己的载体,赢得客户的信赖。做户外媒体公司的念头也正是在这样的反思中成熟起来。看准市场后,风驰广告公司仅仅用了8年时间,资产就从当初创业时的20万元增长到1.87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42%。1998年,风弛公司成为云南省政府推荐的首家民营申报上市企业。
凭什么*取李嘉诚的2.7亿?
香港,2003年12月9日TOM集团(TOM.COM有限公司,股票代号:8001)宣布委任李践为旗下TOM户外传媒集团总裁。作为新任TOM户外传媒集团总裁,李践在面临挑战的同时表示:TOM拥有良好的国际网络,稳健的财务管理,他将*大限度的发挥户外传媒团队的执行力,向国际一流水准的传媒企业模式看齐,将TOM户外传媒集团建成全中国**大品牌。
从民营的广告公司到合资公司,从并购到全面掌管户外业务,李践的第三个人生转折点很快就来到了。
据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初李嘉诚在中国大陆之所以选中风驰公司合作,并聘请李践作为TOM.COM传媒集团总裁,是因为李践的风驰公司资产增长率是*快的。风驰公司一年做到云南省**,三年做到西南**,就证明他有一套非常有效的管理方法和赢利模式。李嘉诚要找合作伙伴一定要找*优秀的人和*优秀的企业,只有集合一群*优秀的人才能做出了不起的事业,只有集合一个个*优秀的企业才能打造更加卓越的企业集团。
于是在2000年,经过多轮谈判,李嘉诚的TOM.COM公司出资2.7亿元收购了风驰广告公司49%的股份,使其成为TOM户外传媒集团的**个子公司。
李践毫不讳言,正是将其创立的行动成功学理论全面运用于风驰的管理当中,整个公司才拥有了在外人看来几乎是不可思议的战斗力。他介绍:“比如在昆明世博会期间,由于我们承担了市内主要的户外广告业务,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户外广告布置到位,工作任务是非常繁重的。为*终完成工作,我们的所有员工都自愿加班,连续工作48小时。我们的员工在探索新的业务时,从来都会付出全部心血。”
今天,TOM户外传媒集团的大型看板总面积上升到37.70万平方米,经过并购及整合,,集团的户外媒体网络覆盖了100多个城市。
男人四十
古语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即将到来的2005年对李践来说,正值四十不惑。他说“无论惑与不惑,关键在于心态。人只要认准一个目标,坚忍不拔地去追求,曾经看不透的总能看透,曾经办不到的总能办到。”这话虽然有点狂妄,但是对照他过去的经历倒也不算太过。
当然他也有“惑”,比如说到作为国际的广告人,英语和粤语常常使其陷于尴尬。解决的办法只有学习。李践说即使工作再晚回家他也要学习英语。电视除了新闻之外,几乎和他无缘。
在电话采访的起初,李践以流利并且温雅的普通话对答如流,丝毫听不出曾经的口拙,这是他不断努力演讲的结果。只是如此的对答如流却让记者有点扫兴,因为在媒体面前已是千锤百炼的李践,在他说话的时候更多的是想要告诉媒体什么,而不是他想说什么。
其实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在述说的时候,他的声音和情感都是*好的,无须刻意修饰。虽然四十岁对一个成功的男人来说还很年轻,但在朴实坦诚的表达自己这一点上,李践已经不再年轻。
从不懂广告到评选为“中国杰出广告人”;从一无所有到成为拥有3亿资产的风弛传媒的董事长;从说普通话都有些发憷到被评为“中国*具影响力的十大培训师”;从民营企业的老板到和记黄埔联营机构TOM户外传媒集团总裁,每一个角色的转化,都是一个从“惑”到“不惑”的过程。
如今,李践抱着一种奉献精神,在全国巡回演讲自己企业快速成长的奥秘,破译李嘉诚*取大利润的策略。一个企业除了自身的成功,还要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也是李践写作和演讲的初衷。
过去不等于未来。面对记者的追问,李践更多谈到对TOM户外传媒的重新定位,目标是构建亚洲*大的户外传媒公司,定位是“大户外,大网络,一站式”。因而需要建立统一品牌形象、统一的绩效管理模式,统一的价格系统,统一的财务和营运规则。使其在2003年实现营业收入3.9亿的基础上,2004年实现5亿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