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老琴匠做提琴40年 旅美回国后创业

2018-05-15来源 : 互联网

咖啡、老友和小提琴,这是68岁提琴匠人王正华的生活主旋律,手工制琴四十多年,他说,他制作出的每一把提琴都有*特的生命轨迹和音乐灵魂。王正华会做琴,也会拉琴,他常说,对待小提琴要用心,这样才能让它“唱出*美的歌声”。

提琴制作基本完成后,王正华会反复的进行试音,再根据声音慢慢打磨调试四十余年的音乐坚守

今年68岁的王正华已经做了四十余年的提琴,2008年,他成立了一间工作室,去年,他将蒙切罗弦乐工作室搬到了南开区,以咖啡厅加工作间的形式分享提琴文化。他不仅会制琴,也会拉琴,粗略的计算,这四十多年来,王正华已经制作了不少于三百把提琴。

王正华展示自己的提琴收藏,这把提琴已经有将近一**的寿命了

王正华是地道的天津人,虽然年轻时没有学习条件,但是青年时期的他爱上了音乐。王正华回忆,地震那年,他**一把提琴毁掉了,为了制琴,当时根本没学过的他将玻璃摔碎,“挑出那种弯弯的碎片做刀片,一点一点的削木头。”这是王正华制作的**把小提琴,他笑说,现在想想,当时简直太“业余”了。

如今,制琴的工具已经相当专业,王正华始终忘不了自己的**把提琴

上世纪八十年代,天津歌舞剧院恰逢成立新部门,王正华便在天津歌舞剧院制作、维修提琴。1996年,王正华经人介绍去了美国,在华盛顿音乐中心任职,也学习到了更为系统、专业的制琴技术。“当时语言、专业都不太精通,就是会做事、能干活,”王正华觉得,那段时间半工半读,是自己学习制琴技术*关键的时期,也让他更加热爱这门艺术。

一把提琴的生命周期

制作提琴是一件神圣的事情,用王正华的话来说,能让静物“唱”出美妙的声音,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这是一种有生命、有灵魂的创作。制作提琴,选择木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王正华购入的木材大多是老木材,购入之后他又会放上至少十年才拿出使用,再经过至少一年的工期,每把提琴的生命都是漫长而值得等待的。

王正华工作室的一角,在工作台后面,悬挂着不少的提琴

“意大利**做出的古琴,留存三百多年,至今仍然被使用,而且声音非常美。”王正华介绍,提琴只要妥善保存、定期养护,是可以拥有非常久远的寿命的,“木材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放松,由此产生的震动也必然更加舒缓动听。”

面板的制作中,要不断的感受振动频率

不同位置的厚度都有确切的标准,误差需要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这把量尺跟随王正华已经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一些地方也几经修补,精度却依旧准确,“面板的不同位置厚度也不同,弧度也会有变化。”和其他艺术创作不同,制琴师虽然也有不同的制作特点,但是变化的空间却很小。尺寸、弧度、样式都影响着乐器的声音,在王正华看来,这些既定的规矩不是“标准”,而是“智慧”。

王正华笑说,自己的工作台很乱,有时他也会在工作台前熬到深夜卖琴要靠“缘分”

像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演奏者和琴的相遇也要靠“缘分”。“有些琴做出来后我也会保存一段时间,”王正华说,一种情况是他觉得这把琴还需要沉淀一段时间;一种情况是,他觉得,还没有遇到懂这把琴的人。“大家来我这看琴,我会提供给他们几种选择,”王正华坦言,手工制琴*能明白一把提琴的*特生命韵律,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为之寻找*为合适的演奏者。

王正华还资助过几位家庭困难却天赋异禀的学生,他们中的不少人都考上了知名的音乐类院校。王正华说,刚开始他只是觉得儿童规格的小提琴质量普遍不高,所以才想免费提供小提琴给几位小朋友。“孩子们放假时常来看望我,每次都会为我演奏几曲,这就够了。”王正华坦言,每个人都需要挣*和生存,但是有些*,没必要*,他笑说,“这也是一种传承吧。”

不少人也会找到王正华修琴,每一次修缮,琴匠都会在内部留下记录,像是一种跨越时间的交流

在欧美国家,制作提琴是一种系统的艺术学习,王正华笑说自己还算不上艺术家,有名的制琴**曾经做到95岁高龄,一生做出超过千把提琴,“只要我还能做琴,手还能动,就会一直做下去,也没想过要停下来。”

不同的颜色、状态、声音,象征着这些提琴的不同生命特征

结语:在这间充满咖啡氤氲香气的工作室里,或悬挂或安置着几十把提琴。有些刚刚成型或是上过了**遍、第二遍油漆;有些已经经过了十几年的沉淀,等待着*适合的演奏者;在王正华的工作台上,散落着的工具、片片卷起的木屑,都在暗示着下一把提琴的出现,王正华说,他还想做的更多、更好。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