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点燃*后一根*柴后,被疼爱她的奶奶带进了天堂,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童话里有个卖*柴的小女孩,现实生活中也有个靠*柴盒点亮生活的主角——“*柴语录”店的**黄鹏。只不过*柴盒“王子”比小女孩幸运多了,充满创意的艺术*柴盒真的让男主角在现实中实现了成功的幸福。
选高消费地界开店
走进烟袋斜街,一家小店门口硕大的*柴灯一下映入眼帘,店内图案缤纷的*柴盒更是抢眼。“‘*柴语录’蕴含着我对*柴文化的理解。”在今年5月开业的“*柴语录”店里,不论是制作还是价格,一盒*柴俨然就是一件艺术品。
“我读书时学的是美术专业,一直想干一件可以把自己的专业与兴趣结合在一起的事情。”黄鹏说,“设计*柴盒、靠创意寻找商机,在我眼里,经营也就成乐趣了。”
点子有了,可是要铺开*柴推广的路并不容易。找店铺、设计*柴盒都让黄鹏费尽了心思。消费者买这种有品位的*柴主要是为了收藏,很少有人把它当作日用品真正使用,因此居家过日子需要*柴的消费者并不是它的目标消费群。在经过对崇文门、东四等地的调查后,“*柴语录”*终落户烟袋斜街——这个能吸引大批中外游客且消费档次较高的地方。
有了好的消费环境,*柴盒设计得不招人也是白搭。店里各式各样风格的包装无所不有,从古典名著到历史人物,从京剧脸谱到兵器世界,琳琅满目的包装让人几乎忘记了*柴盒里的“实质”——被涂上各种颜色的*柴。“曾经有一位顾客一口气买了20多套*柴盒,打算买回家放在玻璃容器中当艺术品欣赏。”黄鹏言语中充满骄傲和欣喜。
为保质量“舍近求远”
尽管卖*柴算不上大买卖,但设计、制作、运输、销售,样样马虎不得。“我们有三五个长期的创意设计员,专门负责图案设计,有了新创意就绘制成图。”黄鹏介绍,设计完成后,他们会将绘制好的图片通过网络传到生产厂家,“让大家的智慧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但是,与黄鹏相熟的生产厂家地处广州,*柴盒都要靠汽车和*车运输。“*车上不允许带大量*柴,所以主要得靠公路运输。”黄鹏说,*柴主要靠公路运输,运输成本比*车高出50%,通常每月从广州运到北京一趟就得花一百元左右,所以在运输成本上至少要多投入二三百元。
“这个厂家是我前些年向酒店、宾馆卖普通*柴时的合作伙伴,彼此之间都很信得过,另起炉灶虽然可以省运费,但是要冒质量不稳定、砸买卖的风险。”在谈到为何“舍近求远”时,黄鹏解释说。
艺术*柴利润颇丰
黄鹏的苦心经营没有白费。开张还不到半年,*柴生意已基本走上了正轨,店铺也由原来烟袋斜街一家,拓展到了荷花市场、西单等地三家。虽然每月每个店铺六七千元的房租、水电费和五六千元的店员薪水等开销不小,但凭借独特的定位,“*柴语录”在刚过去的夏天挣了不少。
“夏季是旺季,包括批发到外地的*柴在内,同一款*柴的生产量就能达到每月3000至4000盒。”黄鹏说,现在店里每套*柴的售价基本定在20元,利润方面我还是相当满意的。“不过要是赶上某套*柴盒卖不动的时候,我也会主动打折。”(桂清萍)
开分店牢记“物以稀为贵”
读者仰琳:类似“*柴语录”的特色小店再开分店应遵循什么原则?
黄鹏:“物以稀为贵”。挣钱虽然很重要,但是,再好的产品也不能无节制地销售,要不难保有一天过街天桥上都会出现同样的东西。因此,即使是将特色小店的产品批发到外地,也不能无节制地批发,店面数量应控制在大城市两家、小城市一家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