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到了一封读者来信。信是一个29岁的女青年写的,她是一个在外企工作的职业女性。在信中,她详述了自己多年来寻找真爱,并在父母的逼婚和**的压力下相亲近20次的“血泪史”。
她说,她曾经是一个对爱情抱有美好幻想的人,谈过一次认真的恋爱,无果而终,深感受伤。此后,她发现找到一个条件合适的、可以爱的人非常困难。大家几乎都是先从社会经济地位和身高外貌等条件去过滤、筛选对方,而在符合条件开始谈的时候,或是她因为没感觉而淘汰对方,或是对方把她淘汰。
随着岁月的流逝,她也跨入大龄行列,父母、社会**施加给她的压力骤然增大,好像不结婚,就是什么罪过,就对不起谁一样。为解除压力,也为了尝试着看能不能找到爱情,她多次相亲,结果却相当令她失望,甚至让她感到**:大家**裸地在交易,“和牲口买卖没有区别”。
29岁了,也算“阅人无数”,却发现爱情这种必需品,其实是难以奢望的**品。但随便找个人结婚,过一种没有爱情的生活,让自己这辈子就这样留下遗憾,同时可能也会埋下隐患,她现在还做不到,其中的焦虑、挣扎、痛苦,甚至让她失眠。她问我:“这个社会,是不是把爱情丢了?我就只能注定无爱地过一生吗?”
爱情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存在的*疗
这位城市中产女性对爱情的发问,让我想到了精神分析**弗洛姆说过的一句话:“没有爱,是因为我们没有爱的能力。”
在弗洛姆眼中,如果一个人生活在缺乏某些品质的文化环境里,想要具备爱的能力非常困难。
所以我给她的回答是:在今天,当然是有爱情存在的,而且可以期待,但它只属于那些能抵抗污染,或可以把影响到自己爱的能力的毒素排出去的心灵。必须承认的是,我们自身和社会文化中的某些东西,已经让我们在爱情上自我下套,以致找不到,或体验不到爱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