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饭店一坐下,就会有服务员送来消毒纸巾。顾客们也都自然而然地打开塑料包装,掏出里面的白色布状物品,煞有介事地擦一擦手。这叫做卫生。这种行为基于这样一种观念,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类叫做“毒”的东西,是人类的敌人。
电视广告里常有这样的镜头,一个小男孩伸出泥乎乎的小手,美丽的妈妈拿出某种肥皂,画面上出现一个圆圈,圆圈里有密密麻麻虫子状的东东,肥皂一抹,虫子就只剩了几根,然后就有穿白大褂的人说,此种肥皂消毒杀菌的能力如何如何之强。毒,就等同于细菌和病毒;消毒,就意味着杀死细菌和病毒。所以“饭前便后要洗手”以“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
在这种观念下,人类是被“毒”包围着的。人类想像自己生活在恶意四伏的环境中,随身携带各种防范工具,随时准备抵御任何来犯之毒。也不断地**新的消毒工具和消毒手段,不断“发现”新的潜在之毒。人类与体内的毒作战,与大气中的毒作战,与表皮上的毒作战。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然而,真的有一种叫做“毒”的东西吗?如果这种东西真的存在,真的就能消得让人放心吗?
一副麻将,哪一张是**的好牌,哪一张是**的坏牌呢?没有。一家手里的坏牌,可能正是另一家望眼欲穿的好牌。这一局手里的坏牌,却是上一局刻骨相思苦求不得的好牌。作为一种哺乳类动物,人类也是其环境的一部分,也必然与其环境之间,也就是说,与其周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构成共生的关系。没有酵母菌,我们就没有办法吃发面馒头,也没有办法酿造啤酒。人体内部也寄存着各种微生物,在人类的身体健康的时候,它们是人体正常机能的一部分。
只有在人体异常的时候,它们才会闹事儿。俗语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而那些动辄消毒的孩子,则失去了在健康时与微生物打交道的机会,体质反而越来越差,越来越依赖于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