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人能适应简单粗暴的教育

2017-04-26来源 : 互联网

BBC拍摄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国式课堂》*近陆续播出,随即引来热议。在纪录片里,五位经过层层选拔的中国老师,来到英国汉普郡的博航特中学,接管了由50名英国青少年组成的“中式实验班”,教授课程。

本以为异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会擦出教育的*花,结果在BBC全程记录教师教学过程的片子中,英国观众们看到了中国中学老师在英国授课时的各种龃龉不适和擦枪走*。比如说,英国中学课堂上学生要是对老师的讲授有不同意见,是可以当堂反驳的,这让深具“师道尊严”的“中国外教”们心里很不是滋味。此外,*让他们无法忍受的是英国学生毫无中式的课堂纪律,他们悲哀地发现英国课堂的常态是:上课讲话、烧水喝茶、不听老师讲课、肆意走动……

在中国老师眼里,以上这些都是英国学生令人难以忍受的“恶形恶状”,但在英国人眼里,这些却是他们日常教育的一部分,连那位上课烧水喝的学生家长也理直气壮为自己孩子说话:渴了要喝水是一种个**利。这番申诉涉及了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在英国,课堂纪律无疑是需要遵守的,但并不是**死板而无可逾越的,尤其是当它对于个**利构成阻碍的时候。别忘了,英国可是人类历史上“个人主义”的重要发源地,集体并不天然地凌驾于个人之上。

而在中国的课堂上,尤其是中小学,教师*重要的一件事是**学生对自己的**服从,以及各种听话守纪律的训练。纪律无疑是进行授课教育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反驳老师,也会被认为是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行径。但为什么一定要维持一个对老师**服从的课堂气氛,木偶一般端坐听讲呢?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中国崇尚集体主义文化,而集体制度的背后往往隐含着集权的影子。这种解释,倒是蛮符合英人对我们的晦暗想象。

但作为经受过中式中学教育和英式大学教育的亲历者,问题显然不是一个“集体主义”所能回答。中国中学课堂上对老师的**服从,对课堂纪律的严苛管理,以及填鸭式、**度的应试教育,种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法,其实都是源于四个字——市场竞争。

我记得,很小的时候,老师就给同学们灌输过一个观念:你考进普高的**目的是要考进大学,否则你就不要去读普高,直接上职高学手艺就得了。于是,有志气的小伙伴们经过层层考试选拔,好不容易进了**高中,却勐然发现考大学的竞争激烈程度比考初中、高中要厉害得多。过度的竞争,似乎让一切变了味。

有人或许会拿出***的一个数据来反驳:1977年,中国高考录取了27万人,2014年高考录取了698万人。数字上看,录取人数几十年间增加几十倍,应该预示着竞争强度变小才对呀。其实不然。虽然录取人数变多,但是**的教学资源这些年并没有什么格局上的明显变化。别看全国现在有达两千多所高校,但不少其实是由之前的什么二级学院“升级”而来,水分还是相当大的。实际上,**的教育资源,依然和以前一样,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非常稀缺的资源。进一步说,**的教育资源,其意义显然不止于教育本身,而是意味着将来更好的就业机会、更佳的人脉关系以及各种裙带利益。对此,家长、学生和老师都心知肚明。

资源少,竞争者众,社会福利保障小,这似乎成了谈论我国任何话题的大前提。它意味着在市场竞争中的每个人都会十分焦虑,力求避免成为竞争中被淘汰的失败者。因为在这个崇尚“成功”、金钱就是**的价值维度的国度,失败者付出的代价将是十分惨重、万劫不复的。等待失败者的,是被记忆抹去、被社会遗忘。这种如幽灵般徘徊的隐忧,时刻催促着疯狂学习的学生和老师。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