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今年就要上幼儿园了,家住陕西省榆林市凤凰新城小区的**(化名)却为此犯了愁。近日,他告诉记者,其所在小区**幼儿园建成近四年一直闲置,*近的其他幼儿园在10公里外。“因为一直不开学,所以业主搬过来孩子没法读书,导致很多已经买房的业主还要继续在城区租房。”今年1月,区教育局在**网上回复了该问题,称:“该幼儿园目前处于装修阶段。从幼儿健康角度出发,装修完毕之后,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晾晒,初步预计2017年秋季投入使用。”
如今已经到了夏季,幼儿园却连装修的痕迹都没有,让居民很担心(7月17日澎湃新闻)。明明家门口就有幼儿园,却上不了,这样的烦恼,不止**所在的这一个小区。笔者的一个北京朋友今年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表面上是学前孩子难以就近入园以及因此带来的一系列家庭周折和折腾,背后却是公众对幼儿园建造和装修质量种种隐患的担忧,而且这种担忧无“法”排解。
很明显,当地***门“晾晒”的回应,让人一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在“为了孩子健康”的前提下,成人世界做的所有妥协似乎都有意义,如果硬要入园,万一有孩子不适呢,万一和新园装修有关呢,所以,家长不敢轻举妄动。而***门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应该对新园建设和装修有一定监管职责,但如果发生了甲醛超标或空气质量不合标准等建装专业问题,他们也难以在事后解决上有什么好办法。所以一拖再拖,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这是笔者善意地推测***门的为难之处。可,如果每一个幼儿园都在入园上如此艰难,一难就难上4年,我们如何实现“2020年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争取达到90%”的目标?
而随着新建幼儿园的增加,不少家长也担心孩子进入新园会威胁健康,即便园所多次甲醛测试合格,依然不放心。这些疑虑该如何打消呢?
2016年11月1日住房和城乡***发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实施,对室内环境和建筑设备等六方面问题作出规范,这一规范虽然属于行业标准,但其中有五条被定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可惜的是,“空气质量”“通风”目前并不是必须严格执行的条目。
相比成年人,幼儿的抵抗力较低,他们长期所处的室内室外环境条件,应采用更高的标准。这样的共识需要在设计方、建设方、验收方等主体之间达成,是否有必要上升到国家强制性标准层面上,由住建部门来依法监督严格执行呢,需要有关部门考虑。在国家标准和立法过程之前,新园的环境问题,应充分向家长开放,允许家长参与检测过程,吸收合理意见,改进环境,毕竟,孩子的标准确有不同,把*安全的建筑送给孩子使用,是教育、住建部门职责所在。
本事件中的小区幼儿园,一拖再拖,四年中,几经媒体报道,几次被迫推进,至今还在装修的路上蹒跚,或许症结并不在“需要晾晒”“入住率不高”等推辞上,有关部门是不是应该从履职角度介入仔细调查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