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肉*烧是一种华北地区极为流行的传统小吃,起源于保定。广泛流传于冀中平原,卤好的驴肉伴着老汤汁加入酥脆的*烧里面。作为河北省餐饮文化中心和冀菜发源地的保定,驴肉*烧经过勤劳的河北人民不断地发展和**,终于使驴肉*烧闻名大江南北。在华北地区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驴肉*烧的店铺,**融入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之中。另外河北河间也有类似名称食物,不过做法和味道却大不相同,*直观的区别在于保定的驴肉*烧是圆的,而河间的驴肉*烧是长方形的。据《史书记载》驴肉*烧源于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河北保定,现在遍布燕赵大地。
驴肉先以大*后以温*炖,配以近20种调料,烹煮时间长,熟度透彻,色泽鲜嫩,肉香而不柴,香味绵长,酥软适口。据医书载:驴肉补血、补气、补虚,阿胶滋阴补血、补肺润燥。可见驴肉不仅味道鲜美,还有保健功能。近代医学研究,驴肉是低脂肪、高蛋白食品,且钙、磷、铁含量也较高。驴肉*烧在北京、天津和河北餐饮市场享有盛名。
保定驴肉*烧的发祥地为保定市徐水区漕河镇。漕河系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境内河流名称,漕河镇以漕河命名。漕河驴肉*烧历史悠久。相传,宋代时漕河码头有漕帮和盐帮两个帮会。漕帮以运粮为业,盐帮以运盐为业。双方为称霸码头,时常大动干戈,*终以漕帮大胜收局。漕帮俘获盐帮驮货的毛驴无法处理,便宰杀炖煮,设庆功宴;再将肉夹在当地打制的*烧内吃。漕河驴肉兴起,名吃由此诞生。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其后代同室操戈。朱元璋的四儿子燕王朱棣发兵与朱元璋立的继承人——明惠帝朱允炆开战。朱允炆派大将李景隆与朱棣鏖战在白沟河一带,李景隆兵败退到徐水漕河镇。军中粮食匮乏,李景隆无奈命军士杀军马充饥。当地百姓有吃驴肉的习俗,所以烹饪的马肉也尤为香。自此烹马为食也成徐水漕河镇的习俗,制做出的马肉味道益美。清代,康熙重农桑,禁屠戮牛马,漕河一带士人便改以食马肉习俗,仅以驴肉食用;又加驴比马价格贱,人们专养驴食用。再有当地烙制的*烧外焦里嫩,刚出炉的*烧夹上烹制的小驴肉,成为遐迩闻名的当地名吃。
*烧为一种面食,一般为死面做成(注:死面为未经发酵的面粉,经过发酵的面粉叫做活面,用活面做成的饼称为“烧饼”), 将其在饼铛里烙熟后,架在灶头里烘烤,使其外焦里嫩,别具风味;趁热用刀劈开,加入热腾腾的熟驴肉,是*正宗的吃法。另有肉汤加淀粉熬制的焖子夹入*烧佐食,其中以保定南部定州地区的焖子*为美味和著名。有些厨师会加入驴板肠提味,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驴肉是一种典型的低脂肪、高蛋白的食品,其100克所含蛋白质高达23.5克,远远高于猪、牛、羊肉的蛋白质含量,而脂肪含量仅为0.7克,且钙、磷、铁含量也相对较高,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可见驴肉的地位。“驴肉*烧”所用驴肉的选择极为严格,而其中更以驴脸部的肉*为细嫩和讲究,经过精细的加工而成的驴肉,加以刚刚出炉的、外脆里嫩的*烧,再配上古城保定老字号的“大慈阁”酱菜和小米粥,吃起来回味无穷。
驴肉可补铁,预防贫血,脂肪含量远远低于猪牛羊肉,喜欢吃肉又想减肥的人非常适合。不过驴肉的味道和猪、牛肉有点不一样,有的人可能吃不惯。 总结:外脆内软,浓香诱人。
*烧刚出来时*好,烤得外面黄脆,里面柔软,而驴肉肉质很细,吃起来味道又香又浓,美中不足的是有一点腻,*烧放时间长了就不好吃了,太瓷实。驴肉本身很油,而*烧不吸油所以导致所有的油都汪着,容易起腻。另外*烧体积太厚太大,一个女孩子是吃不完的,通常把驴肉吃完了,还剩下半个*烧没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