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独生父母调查

2017-05-01来源 : 互联网

*生父母,即*生子女成长为父母。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后出生的*生子女一代,已相继进入而立之年,他们正式从孩子变成父母,从“小皇帝”成长为“监护人”。未来十年,随着第二代*生子女的出生,由**代*生父母养育第二代*生子女的家庭将超过1000万个。

有人担心,80后*生父母自己尚且还是垮掉的、自私的、没有责任的一代,如何教育他们的下一代;也有人充满期待,因为他们是更重教育、更重自我、更具公民精神的一代。

宠辱之下,80后*生父母冷暖自知。

“我要给他*好的——教育及一切”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学者巴肯注意到,随着*生子女家庭大量出现,中国媒体上对*生子女的批评一度盛况**,其中一条是,他们的生活条件过于优裕或者过于挑食,比如,“每天要吃一个鸡蛋”。巴肯分析被批评的原因,每天吃鸡蛋有违中国提倡的艰苦朴素精神,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过于浪费。

谁也不曾想到,80后*生子女成长的这30年间,中国也完成了从物质匮乏到极大丰富的转变。事实上,80后*生子女的成长史,几乎同步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史。“正因为*生子女政策符合改革开放初对‘效率’的追求,决策者希望尽快放下中国人口包袱,为经济发展松绑,才*终决定通过制度直接改变个人生育行为;而成千上万家庭选择放弃一胎以上的生育权利,也正源于对于改革开放、国富民强这一公共利好的支持和期盼。”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包蕾萍研究员这样分析*生子女政策与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进程的关系。

伴随着改革开放,80后*生子女的童年尽管衣食无忧,但大多也刚够温饱,或略有丰余,可到他们做父母的今天,已完全不同了。

汪琳,1981年的*生女,成长于湖北省某三线城市,小时候的玩具是自制的沙包、跳青蛙、泡泡胶。很少有零食,她偶尔会偷吃罐子里的冰糖。爸爸自制了棋谱,教她下象棋——父母并非不重视教育,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全靠长辈口传身授。

如今,汪琳自己做了妈妈,她感慨女儿成长条件之优越。吃的是送到家门口的有机蔬菜,奶粉全是海淘,玩具、书本堆成了小山。对女儿的要求,汪琳尽量满足。或多或少,这也是对自己的心理补偿。汪琳还为女儿报了舞蹈、书法兴趣班。

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在小城镇,这是80后*生父母的普遍选择。女孩子学舞蹈、钢琴、古筝、画画,男孩子学跆拳道、小提琴、游泳,大一些的还有英语、数学、音乐。80后*生父母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绝不吝于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标签: 独生父母调查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