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昌国,原是岳池秦溪镇仙潭寺村5组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但如今他却成了该村*家"养殖大户",并带领村民向致富的方向迈进。
贫穷中遭遇父母早逝变得沉默寡言
黄昌国出生于1955年,因家庭贫穷,原本内向的他变得孤僻。"家里太穷,我的儿童时代没有一点美好的回忆,13岁时,我父亲因病无*医*,过早地离开了我和母亲……"想起父亲的早逝,黄昌国顿时陷入了沉思。为了减轻其母亲的负担,黄昌国小学未读完,就回家四处捡狗粪、牛粪,以帮母亲挣集体工分。"那时是集体化以工分吃饭,一年只得50公斤谷子,3个月才吃一回肉。"说起自己所经历的贫穷,黄昌国摇了摇头。
然而,几年后黄昌国的母亲气管炎日益加重,不得不四处举债为母亲医*,黄昌国20岁时,其母亲因病去世。"父母都是因病无*医*而早逝的,我不止一次地责怪自己没能为二老尽孝。"黄昌国无数次在痛苦中自责,变得更加沉默少语。
妻子不幸去世肩负起父亲的责任
一年后,21岁的黄昌国与妻子结婚后,正赶上国家好政策:"向农民下放田土"。有了属于自己的庄稼地,日子也逐渐好起来。儿子的降临为家里增添了久违的欢笑,黄昌国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妻儿,跟妻子一合计,在种好自家庄稼的同时,又到当地市场做起了水果生意。虽然水果生意只是薄利,但让黄昌国倍感幸福。
1987年,不幸再次落到了黄昌国的家中,他的妻子因肺心病突发,撒手人寰,留下了年幼的儿子,和清贫的家。"那时候的心情真的很糟糕,儿子还那么小,我是又当爹又当妈。"为了抚养年幼的儿子,黄昌国更加勤奋地做好小本生意、种好庄稼。逢年过节,即使自己不吃不喝,也要让儿子一日三餐吃好。
外出打工9年回乡创业不忘乡邻
2000年,45岁的黄昌国终于把孩子抚养成人,虽然儿子没有考上大学,但吃苦耐劳的性格,让黄昌国能够放心地外出打工。"我在广东的工地上架线、下苦力,打了整整9年的工,背井离乡很是辛苦。"黄昌国说他一直有个梦想,落叶归根回乡创业。
2009年初,54岁的黄昌国带着9年打工的积蓄,踏上了回家的列车。2月,黄昌国在村组干部的引导下,当即拿出6万余元现金,在自家门前承包了乡邻的土地,建起了一个8亩大的鱼塘,和一个700余平方米的鸭棚,*期购入了500只麻鸭、6000千多尾鱼苗(草鱼、花鲢、白鲢、鲫鱼)。为了搞好养殖业,黄昌国每天起早贪黑地喂养鸭、鱼,希望早点实现心中的梦想。"在这么偏远的山村一下投资这么多*搞养殖,开始我一直对他的收效表示怀疑。"采访中,站在一旁的村民也曾有过质疑。
今年4月,黄昌国养殖的麻鸭**蛋近6万个,同时卖出3千多只鸭子,纯收入达到5万余元。截至目前,黄昌国为继续发展养殖业,已投入资金约14万元。"比外面打工强多了,我要把养殖业做大做强,带领村民一同致富。"黄昌国告诉记者,门前的小河沟已列入了他的下一步计划,他还打算再建一个700余平方米的鸭棚,届时,每月将出栏肉鸭4000只。
同时,黄昌国还计划聘请当地村民帮忙搞养殖,一方面解决村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让村民学习养殖技术,为村民搞养殖业打下基础。"外出打工不是长期稳固的事,老黄搞养殖业收效明显,我也想学老黄在本村搞养殖业。"50余岁的孙仲孝跃跃欲试。
"黄昌国是我们这个贫穷村,**个搞养殖产业的业主,在他的带动下,养殖产业结构调整有了大的启动,给其他村民发展产业带来了有利信息。"该村党支部书记唐金胜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