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振纪(1905-1975)简介
河北省高邑县人。一九二四年入保定陆军讲武堂学习。曾任国民军第二军见习参谋,西北军总司令部科员,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部上尉参谋。一九三一年参加宁都起义。一九三三年加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十四军侦察科科长,红十三军参谋处处长,瑞金红军学校教员、副营长、营长、副团长,**苏区步兵学校训练主任,红军干部团参谋长,红军大学教员、队长、大队长。参加了长征。**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七团副团长、六八七团**委员,延安**党校军研究主任,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参谋长,八路军第二纵队参谋长,新四军军工部部长,中国人民**军政大学第五分校副校长、校长,新四军第二师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联军军工部部长兼**委员、东北重工业机械局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人民**重工业部机械局局长,中国人民***总后勤部汽车拖拉机管理部部长,驻苏联大使馆武官,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讲武堂走出的开国中将
韩振纪将军是我省仅有的两位“开国中将”之一。他1924年入保定军官讲武堂学习,他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经历,与孙毅将军颇有相同之处,两人都于1931年参加宁都暴动,都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战争时期,孙老担任过抗大2分校校长,韩老担任过抗大5分校校长。
解放以后,韩老曾担任我驻苏联大使馆武官、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等职。这两位“开国中将”在数十年间一直保持着深厚的战友情谊。韩老夫妇病故得较早,孙老就把他们的子女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培养,经常给他们写信、寄书,鼓励他们一定要争气,要自学成才。韩老的女儿结婚时,孙老以女方家长的身份参加了她的婚礼。
踏破残夜遇晓光—韩振纪
秋风初起,禾稻渐黄.广袤的冀中平原秋收在望.在距高邑县城西约5公里的万城乡东林村,村民们一边忙活着他们的纺织厂、陶瓷厂和化工厂的营生,一边加紧修筑一条通往县城的水泥路.40岁出头的村党支部书记王新杰告诉记者,当年年仅15岁的韩振纪就是从这里出发去保定的.他先在工业学校学习机械,后考入保定军官讲武堂学习军事,随即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宁都起义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万里长征、北上**、解放东北等一系列大的战争、战役,成为共和国的一位开国中将,也是东林村世世代代的骄傲.
村中至今保存着一间不知建于何年何月的旧庙,殿外荒草侵阶,殿身墙皮剥落."当年我们都在这里上学,韩振纪也是在这里完成初小后去县城上高小的."一位年长的村民对记者说.
韩振纪命运的转折是从1928年开始的. 这一年,他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部任上尉参谋.在二十六路军奉蒋介石之命进驻江西期间,韩振纪在**党员、总参谋长赵博生的身边工作,接受了革命教育,"思想发生了急剧的转变,从而有了参加革命的准备"(自传).1931年12月14日,在赵博生直接领导下,韩振纪与他所在的第二十六路军17000余名官兵发动"宁都起义",携带两万多件武器,加入了工农红军的队伍.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1934年10月,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韩振纪任**红军干部团作战科长,同年冬,任干部团参谋长(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他所在的干部团,清一色**党员、营连干部,有着最强的战斗力,在长征中担任先头部队,韩振纪所带领的部队又是干部团的前卫,担任着保卫党**、毛主席的艰巨任务."后来,整理韩振纪长征中事迹的作者这样写道.
长征中,韩振纪参加了强渡金沙江、攻占腊子口和娄山关战斗,和红军官兵们一起在经历无数艰难险阻的过程中,斩关夺隘,勇往直前.行进在一望无边的草地中,随时随地可能身陷泥沼,连同饥饿、寒冷、疾病、蒋军、土匪,红军在多重困扰中艰难行军.疟疾,这一草地普遍流行的传染病威胁着官兵,也削弱着红军的战斗力.韩振纪未能幸免.行军途中,他感到身体忽冷忽热,冷时如卧冰窖,寒冷难忍;热时如处蒸锅,持续发烧,终于坚持不住,昏倒在行军途中.干部团团长陈赓见状,坚定地说:"干部团需要韩振纪,要不惜一切把他带出草地."他命令战士们解下自己的绑腿带子,缚住韩振纪的身体,互相轮换着,硬是把他拖出了草地.
1935年9月17日,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攻克天险腊子口,先头部队在交接防务过程中,误以为敌军被歼灭,于是放松警惕,以致兵力出现空当.此时,残余敌军趁机反扑上来.如果敌人得手,重新占领腊子口,红军主力将被断为两截,形成前后不能衔接的局面,后果不堪设想.此时,韩振纪正在带领干部团一个连执行掩护任务,见形势危急,他果断率部队与数倍敌军拼死抢夺,终于阻止敌人的疯狂反扑,为红军后续部队赶上赢得了时间.红军合兵一处,终将敌军击溃,保卫了天险腊子口.
在长征队伍中,既可挥枪御敌又能援笔成文的红军指战员为数并不多,而韩振纪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儒将"中的一位.长征途中风餐露宿,病饿交加,衣不蔽体,虮虱逞凶……这在韩振纪看来,竟然是诗意的栖所,更把它们看作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必然前提.在他所作的一首《洗衣歌》中写道:"一瓢滚汤濯戎装,垢腻未去虫尽亡.旧衫新补补上补,线行虮行行穿行.等闲万里从我度,刹那三冬赖汝防.困苦艰难甘如脂,踏破残夜遇晓光."生动地展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生存环境的恶劣和生活状况的艰苦,同时也洋溢着革命者的乐观主义豪迈情怀.
到达陕北后,韩振纪又回到他在长征前的军事教学岗位.**战争爆发,韩振纪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副团长,率部参加著名的平型关战役;任三四四旅参谋长,参加新四军黄桥战役;任新四军军直党委委员、军工部部长,创建新四军军工事业;任新四军二师参谋长,参与指挥曹甸战役,高沟、杨口地区反扫荡和五尖山战斗;首任东北军区军工部部长兼**委员,创建东北军事工业,直至1962年11月任中国人民***总后勤部副部长并主管军械工作,为我军军工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东林村,韩振纪的堂弟、52岁的韩耕合说,在韩振纪的影响与感召下,其胞弟韩振铎后来也参加了八路军,投身**的战场,在1940年的百团大战中壮烈牺牲.在村民的记忆里,哥俩先后离开村庄,投身革命,都再也没回到过故乡.他们感慨:"哥俩以国为家,以民族利益为重.我们东林村百姓为他们感到骄傲啊!"